林素芬-從伸手牌到家事名牌91.02.03
聯合報第35版 施靜茹採訪
「我是一個美好又奇妙的禮物,帶給每個生命愛和真。」幾乎每個拿到林素芬(見左圖)名片的人,都會對名片上這段話,和旁邊素描的笑臉畫像,多瞧上幾眼。頂著新黨之音「從家事談心靈」、中央電台「家事陪你玩」廣播節目主持人、自由時報「家事禪」專欄作者等頭術,從穿著時眊、自信滿滿的林素芬臉上,看不出她曾過了一段自我否定的家庭主婦生活。
十年前,林素芬大學日文系畢業後,歷經四個工作,其中三個都跟日商有關,當過日本服裝公司副總經祕書,也在內鬥嚴重的日本證券公司待過,在「為什麼人要做不喜歡的工作?」的自我反省和孩子的召喚中,她辭掉工作回家。
女人回歸家庭,首要信念都是要把孩子帶好,兩個孩子相差六歲,林素芬幾乎花了十年青春帶孩子。
「女人沒有收入,會覺得自己對這個家沒有貢獻,人微言輕,講什麼話好像都沒有分量。」林素芬猶記得那段否定自我價值的日子,對自己的一切都不在乎,忘記打扮自己,也不敢外出用餐(因為對家沒有經濟貢獻),而且極度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,做事情也怕被別人罵,「當伸手牌媽媽,充滿罪惡感。」
在漫長、重複性的家庭主婦生活中,有一天林素芬突然想到:「為什麼不用自己以前的專長?」在大學三年級曾替儂儂雜誌翻譯日文的心理測驗,而寫作是自己很久以前的夢想,所以她開始接觸外界,翻譯日本明星工藤靜香和恰克飛鳥的中文歌,愈寫愈起勁,「冥想健康法入門」、「如何成為創意大師」等日文著作,都是由她翻譯成中文。
從寫作中,林素芬漸漸找到自我成就,為了專心寫作,她甚至雇用工讀生一周來陪孩子幾個小時,「但也必須向家人解釋:請工讀生一小時八十元,我寫作一小時可賺兩百元」之類的話語來交代。
而從閱讀日文雜誌的經驗,林素芬發現:「日本有很多鮮活美麗的家事雜誌,但台灣幾乎找不到。」這讓她想到,身為家庭主婦多年,早與家事成了蜜友,從中領悟到人生道理,「那為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分來自上天的厚禮?」推廣家事文化,便成了林素芬鹹魚翻身的契機。
現在的林素芬就因為結合家事與心靈的特色,而活躍在不同媒體,除了在廣播和平面媒體的說家事、寫家事,更架設了個人網站「阿芬後花園」,用漫畫和文字闡述與家事有關的種種,譬如在「家事能量學院」,她寫下:「把橘子皮加水,放入煮過魚的鍋子,鍋味會轉為消新香甜。」,專欄寫作、廣播、網站等早已讓林素芬過著比以前當上班族還充實的日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