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環保署宣佈將分三個階段進行,逐步減少垃圾袋的用量,以降低其對環境的破壞。因為塑膠袋雖輕薄不起眼,但對環境的破壞力卻是"永生不滅"的。這項決策在時間上雖嫌慢了些,但仍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,畢竟這是我國環保政策上的一大突破,終能迫使國人改變濫用塑膠袋的惡習,進而減低垃圾量。
為何說這項政策在時間上稍慢了點?因為筆者曾於1991年於德國居住了一段時間,親身體驗了德人高度的環保意識,不論在垃圾分類或限用塑膠袋上,施行至今已有20幾年了吧。
當時對我可真是不小的文化震撼。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在百貨公司、商店、超市或傳統市場,人人手提的是布製購物袋,而非塑膠袋。因為店家不會主動提供塑膠袋,消費者如有需要需自行購買,所以大都自備購物袋或購物籃。
大約1993年時,德國政府更進一步立法規定,店家需提供垃圾桶,讓消費者於購物後可當場將紙盒等包裝拆棄。如此一來,店家為了降低清運垃圾的成本,就會迫使製造商減少商品不必要的包裝,垃圾自然就減少了。近年來,德國當局亦提供回收袋給每個家庭,人們也會主動將用過的塑膠容器等加以清洗回收。至於保特瓶、紙類、玻璃容器等回收工作,早已行之有年,自不待言。
德人生性儉約,惜物如金,於某些事物上可見一斑,他們再逢年過節送禮時,會將精美的包裝紙小心拆下,保留以供下次使用,也常於搬家時舉行大拍賣將一些物品轉賣他人,而一般德人也喜好購買二手貨,如此的消費行為,物品自然可免於淪落垃圾場了。
在德國那段時間裡,見識到德人珍惜資源愛護環境不遺餘力,給了筆者一個很大的省思,與其為了垃圾的處理問題抗爭,不如好好地想想如何減少垃圾的產生,珍惜所擁有的,不要隨便丟棄,畢竟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,珍用物力,愛惜資源,當可減輕垃圾對環境所造成的負擔。如果人人具有環保自覺,自體力行,也許有朝一日,可再見台灣的青山綠水,讓Formosa一字不再只是一個諷刺的過去式,是可期的未來式,是台灣人永久引以為傲的現在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