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天和韓國同學李討論到一個問題,為什麼日本人吃拉麵,旁邊都會配上一大碗白飯?
「在韓國也是喔!」
李的回答讓我著實嚇了一大跳。
「不會吧?!你們果然是日韓本一家咧!」我揶揄道。
略帶反日主義的李斜睨了我一眼,沒聽到我開玩笑似地繼續道:
「雖然韓國菜大部份都是以單品居多,不過這種麵旁邊搭上一碗飯的組合,
對韓國人來說,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。」
「可是麵和飯都是主食啊!搭在一起不會很奇怪嗎?」我提出了我的疑點。
「不會啊!你想想嘛,如果可以在吃完麵後,把旁邊的白飯倒進湯裡頭,
這樣味道不就剛剛好了嗎?不但不會讓白米飯顯得沒有味道,還可以中和湯的鹹味,
真是絕配呢!」來到日本後一直抱怨吃不到道地韓國菜的李,
像是沉浸在自己食物天堂裡似地發表出她的看法。
「難怪你們會有kuppa這種食物!」我有點了解李的想法了。
「對啊!kuppa真是超好吃的呢!」李又再度陷入她自己的想像世界當中。
Kuppa是一種像湯飯的韓國菜,這也是我到日本後才真正見識到的一道韓國料理。
愛吃辣的天性,讓我自認對韓國菜還算頗有了解,不過到了日本後,
第一次踏進大阪的韓國料理店,我竟然發現菜單上有我認不得的菜名。
好奇心的驅使下,我點了一碗,等到上菜時才發現,原來是像一般的湯麵一樣,
不過湯裡頭的不是麵,而是一粒粒的白米飯。濃裕的芝麻醬辣湯底,
配上泡得有點黏糊的白飯,嚼起來的感覺,
有點像在吃還沒煮完全的粥類,不過味道的確好得沒話說。
「可是仔細想想,湯麵的湯本來就是為了要用來配麵吃的,
幹嘛還要特別準備一碗白飯來攪局啊?」我有點惋惜麵條的孤單。
「嗯,但我們韓國人都覺得這樣會更好吃啊!」
李有點搞不懂我的傷感。
「那你都會怎麼喝湯呢?」李疑惑地反問我。
「留到最後再喝啊!那可是精華呢!等到全部都吃完,再把湯一口喝掉,
這樣才會有種大功告成的飽足感啊!」我發表了個人的食物美學。
「這樣不會太鹹嗎?」
「不會啊!台灣的湯才沒日本這裡這麼鹹呢!」
「可是味道重一點才過癮啊!要不然太清淡就沒意思了。」
吃慣重口味的李開始幫日本拉麵說好話。
「可是這裡的湯頭實在是鹹過頭了,
每次吃都會讓我有股衝動想把旁邊的開水倒進去!」我忍不住開口抱怨起來。
「會鹹嗎?我怎麼一點感覺也沒有?」
李的反應讓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,這樣想想,
種族的差異不但造就了文化的不同,就連味蕾的反應能力,可能都深受影響呢!
「不過話說回來,他們日本人吃拉麵就算旁邊多碗白飯,
也不會吃到最後就把飯倒進湯裡頭啊,他們多是吃幾口麵後,
再去扒個幾口飯,再回頭繼續吃麵。」
再度把討論拉回正題。
記得小時後看到爸爸把絲瓜豆籤放在白飯上,
當作配菜一起吃下去,常常都會讓我有種想尖叫的衝動。
明明是麵類食品,卻要連著白飯一起吞下,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口氣連吃兩頓飯一樣,
只是牛嚼牡丹似地填飽肚子罷了,白白糟蹋了食物原有的美味。
「一種米養百種人,每個國家的飲食習慣都不一樣嘛,
人家吃得高興就好了,你管那麼多幹嘛?」
李有點不耐我的死鑽牛角尖,丟出了一個最安全卻又最籠統的答案,
好塞住我那不斷提出無聊問題的嘴巴。
我默默地看著李轉身回到自己座位。或許,等我擁有一個日本人的舌頭後,
一切的疑問都會獲得解答吧!我心中暗自想著,不過,這天恐怕永遠都不會來到。
|